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走到哪一步? 还在“盲人摸象”,但“来日方长”

发表时间:2019/11/27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文  钟华登/图

2013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6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智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新型智能化基础建设加快、AI广泛应用、产业生态更加繁荣、城市治理能力越来越现代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关键时刻。在今日高交会举行的“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有嘉宾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是山高水远,来日方长。

市民满意度很重要

本次论坛由国家信息中心和IDG亚洲联合主办。IDG亚洲副总裁朱东方在论坛上表示,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型智慧城市是培育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关键综合载体,新型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了场景和条件,提供了要素支撑和巨大市场。据预测,到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容量将超过599亿美元,比2018年翻一番,我国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撬动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从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谈到近几年国内发展的情况。他说,近四成新型智慧城市处于成长阶段,处于成熟期的城市从2016年的0个增长到2018年的23个。市民对新型智慧城市满意度普遍呈上升态势。他建议,未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继续关注市民体验,要从C端(消费者端)入手,倒逼政府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平台这个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单志广坦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未走完“盲人摸象”的过程,要解决智慧城市现在几个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即“技术走在管理的前面、企业走在建设前面、建设走到运营前面、期望走在实效”前面这些问题。引外还有“三热一冷”的问题,企业热、政府热、技术热、百姓冷,这都需要我们在发展中进行有效的规避。

5G是一个催化剂

在5G时代,智慧城市如何通过AI、大数据不断自我更迭?在物联网、数字革命、5G生态系统的影响下,数据将被多维度收集利用,如何全面利用这些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

在智慧城市行业,“数字孪生城市”这个词特别火,它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网络空间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孪生城市,它以数字为基础,对城市治理进行运营、决策。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总裁康宁说,“5G+AI”可以真正驱动整个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康宁说,最核心的挑战来源于数据。就像“冰山”一样,还有90%以上的数据并没有真正做到数字化发展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提升感知技术,做好数据的采集,通把多种数据源泉真正提取出来。在数字化上,面向最终的使用者做好数字化的评估。今年9月,华为正式发布了沃土数字平台,这个平台构建在云基础设施之上,整合了IoT、AI、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等多种新ICT能力,实现技术与业务、IT与OT、多样化数据的深度融合。

中兴通讯副总裁李晖表示,新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四要素:一张全域的智能化数据采集网,一张泛载的信息网络,一个智能的信息中枢,一个开放的应用系统。数据为基、网络为重、智能驱动和生态赋能。他称,未来4G、5G融合的城市数据专网会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5G像一个催化剂,能够把我们多年在智慧城市当中涌现的新技术变得大家触手可及”。

读创编辑陈姝